睹影知竿的成语故事


睹影知竿

拼音dǔ yǐng zhī gān

基本解释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暂未找到成语睹影知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睹影知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金蝉脱壳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依依不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通功易事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源殊派异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一掷千金 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掠影浮光 《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鸱张鼠伏 《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扬名显亲 《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进退两端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挂冠而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麻痹不仁 明 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狗眼看人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千锤打锣,一锤定声 李文亢《婚事》:“千锤打锣,一锤定声,最后还是中祥开了腔。”
一脉香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正因为姐姐你在黑风岗能仁寺救了他儿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脉香烟,因此我公婆以德报德,也想续你何家一脉香烟。”
肥头大耳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体察民情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
余韵绕梁 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缓舞,余韵绕梁,耐人寻味。”
毛里拖毡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
晨炊星饭 《旧唐书·张廷珪传》:“又役鬼不可,唯人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疹交集。”
婴城自守 明·归有光《送太仓熊侯之任光州序》:“一旦倭奴来海外,吏非素备,婴城自守,惴惴不能保。”
死声淘气 明·冯惟敏《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死声淘气叫皇天,老天公不管。”
凿圆枘方 战国·楚·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独异于人 《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贪声逐色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始从怀妊至孾婴孩,长得身躯六尺才;弃德背恩行不孝,贪声逐色纵心怀。”
救世济民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