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换柱的成语故事

拼音tōu liáng huàng zhù
基本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偷梁换柱的典故
贾宝玉犯了疯病,贾母为了给他的健康,让他结婚冲喜。他钟情于林黛玉,而林黛玉此时重病缠身。凤姐想了一个偷梁换柱的主意,表面答应宝玉娶黛玉,而实际让他娶薛宝钗。在他们结婚的当天夜里,林黛玉孤苦伶仃地死在潇湘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偷梁换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通都大邑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患得患失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应弦而倒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
数黄道黑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9回:“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一样。” |
不拔之志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浓装艳抹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却浓装艳抹,体态轻盈的靠在寝宫门口。” |
迂回曲折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
补阙挂漏 | 清 赵曦明《<颜氏家训>跋》:“至于补阙挂漏,俾臻完善,不能无望于将伯之助云。” |
猴子救月 | 《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
杜口吞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
罪不胜诛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
随时制宜 | 《晋书 周崎传》:“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
礼顺人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
孤立寡与 | 清·侯方域《朋党论下》:“岂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与者哉!” |
源清流洁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裸袖揎拳 | 元 张鸣善《水仙子 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
以言为讳 | 《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
千红万紫 |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春尽。” |
昼夜不舍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涉笔成趣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00回:“读了些四库奇书,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闲,涉笔成趣,每于长夏余冬,灯前月夕,以文为戏,年复一年,编出《镜花缘》一百回。” |
缺心眼儿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萎糜不振 | |
高自标誉 | 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元美兄弟继作,高自标誉,大声壮语,吴中绮靡之习,因之一变。” |
爷羹娘饭 |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生下来便落在那爷羹娘饭长生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