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锐气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qí ruì qì
基本解释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避其锐气的典故
公元前684年,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在长勺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为避其锐气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齐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其锐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甘拜下风 | 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
不直一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
于思于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
挨肩擦背 | 《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
地北天南 |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
擐甲执兵 | 《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油头滑脑 | 鲁迅《书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盖法国礼拜六派,油头滑脑,其到中国来,大概确是搜集小说材料。” |
德薄才鲜 | |
破桐之叶 | 《新唐书 李泌传》:“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
如堕五里雾中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开诚相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巧言如簧 |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借交报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
被宠若惊 |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
徒劳往返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
积案盈箱 | 《隋史·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 |
真人面前不说假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
无关宏旨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宋儒所争,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均故置弗议。” |
吹竹调丝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
属纩之际 | 西汉·戴圣《礼记·丧大记》:“疾病……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 |
阴险歹毒 | |
五尺竖子 | 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
不避汤火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琴瑟相调 | 《诗经·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村歌社舞 |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