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贫拔苦的成语故事


济贫拔苦

拼音jì pín bá kǔ

基本解释指救援贫苦人家。

出处《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讲经文》:“常行慈悲,济贫拔苦,归将有余数不足者,将安乐施厄者。”


暂未找到成语济贫拔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济贫拔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归心如飞 宋·陈亮《复陆伯寿书》:“兼又新得罪于人,意况不佳,虽欲陪款语而归心如飞,破雨东渡,但剧怅仰。”
吃喝玩乐 魏巍《路标》:“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耳闻不如目见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葬身鱼腹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连篇絫牍
修己安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遗簪坠屦 《北史 韦瓊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屏气敛息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
切齿痛心 《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食不念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半工半读 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硬门槛子
梯山栈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刀过竹解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澧兰沅芷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多材多艺 《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染风习俗 《云笈七签》卷五六:“五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惟万数。”
神来之笔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騃女痴男 宋 徐铉《新月赋》:“乃有騃女痴男,朱颜稚齿,欣春物之骀荡,登春台之靡辷。”
栉发耨苗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杜隙防微 明·陈子龙《整饬京营疏》:“择才望大臣素为都人信服者以统之,弹压维制,杜隙防微,亦不为无助也。”
疑事无功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花明柳媚 《儒林外史》第一回:“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年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揣骨听声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