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言之无罪,闻之足戒的故事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的成语故事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拼音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基本解释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出处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暂未找到成语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妄自尊大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功德无量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材疏志大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因祸为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悔之晚矣 《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
三下五除二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幺幺小丑 清 梁启超《新民说 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幺小丑兀术之横行。”
忍饥挨饿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礼顺人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点头之交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少说也有百儿八十,点头之交,那就数不清了。”
拿腔作势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人亡物在 明 胡文焕《犀珮记 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死有余僇 明·沈德符《野获编·世宗废后》:“至杀无辜,如文臣李梦阳、内臣何文鼎辈所奏,真死有余僇。”
束置高阁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苦不可言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诠才末学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鹰扬虎视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风雨凄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指一说十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如今把他的锁扭开,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讲那‘走了鱼儿是大的’话。”
井管拘墟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钜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轻相訾议也。”
切磋琢磨 汉 王充《论衡 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虎口拔须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神摇意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怀铅握素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便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