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知所措的成语故事

拼音wǎng zhī suǒ cuò
基本解释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暂未找到成语罔知所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罔知所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立地书橱 | 《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
世道浇漓 | 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 |
隐约其词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
长戟高门 | 唐 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
取以来 | |
扑杀此獠 | 《新唐书·褚遂良传》:“武氏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 |
身分不明 | |
金尽裘弊 | 《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
司马称好 |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
咆哮如雷 | 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
逸以待劳 |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逸以待劳,久以待变,亡费而有备,可谓善矣。” |
嚎天喊地 |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
俭腹高谈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河山带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不腆之仪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
担酒牵羊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78回:“担酒牵羊无其数,慌忙齐跪地流平。” |
抖擞精神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高山流水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风马不接 | 《宋书 隐逸传 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
未知所措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肺石风清 |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
一尘不到 | 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
站稳脚跟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 |
三尺童子 |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