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人物的成语故事

拼音děng xián rén wù
基本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暂未找到成语等闲人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等闲人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门户之见 |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宋儒议论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学,故于苏氏门人,有意贬抑,此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 |
燃眉之急 |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出乎意料 |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无谎不成媒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颜俊道:‘常言无谎不成媒。你与我包谎,只说十二分人才,或者该是我的姻缘,一说便就。” |
邂逅相遇 | 《诗经 郑风 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东海扬尘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顺顺当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怪物暗自欢喜,顺顺当当的,要行者驮他。” |
死心落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安公子这几个头,真是磕了个死心落地的。” |
大地回春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
无拘无碍 | 宋·朱敦儒《西江月》词:“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
衣紫腰银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想当日,孟母教子,居必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陈母教子,衣紫腰银。” |
言不由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如指诸掌 |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鸟面鹄形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神来之笔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
山陬海筮 | 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
颠头播脑 | 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
刍荛之见 |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整襟危坐 | 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
饰智矜愚 |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
锋铓毕露 | |
吐气扬眉 |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
三豕渡河 | 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
被甲载兵 | 唐·韩愈《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
博古知今 | 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