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的成语故事


求同存异

拼音qiú tóng cún yì

基本解释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

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暂未找到成语求同存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求同存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户限为穿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百步穿杨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地丑德齐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凤凰在笯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守死善道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观风察俗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博闻多识 《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飞鸿印雪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拉人下水 钱宁《圣人》第26章:“他认为,阳虎诱之于利禄,手法不够精细。拉人下水,先要寻其短处。”
一长一短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庸医杀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
抵掌谈兵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诚至金开 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客客气气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江山如画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乘伪行诈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旗布星峙 汉·王粲《游海赋》:“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
英勇顽强 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矫枉过中 唐 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巍然不动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怨旷思归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濯缨沧浪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涸辙之枯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