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之忧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ōng shēn zhī yōu
基本解释指一生的忧虑。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暂未找到成语终身之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终身之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弄璋之喜 |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
面无人色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
任重致远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饮水啜菽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拜赐之师 | 《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
良莠不分 | 《清史稿 吴杰传》:“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
无冬无夏 |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挠喉捩嗓 | 明江廷讷《广陵月》第二出:“欲度新声休走样,忌的是挠喉捩嗓。” |
回肠荡气 |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
真龙天子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
众目具瞻 |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况内地更有好处,为五方杂处,众目具瞻的上海等处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
沅茝醴兰 | |
屎屁直流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
一路福星 | 清 范寅《越谚》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顺风,送远行语。” |
见经识经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
封胡遏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
趁势收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0回:“马老爷见瞿太太一面已经软了下来,不至生变,便也趁势收篷。” |
贪夫狥利 | |
各不相下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
逾千越万 | 唐 蒋防《湘妃泣竹赋》:“岂不以拂水捎云,逾千越万,庶夫知我者谓我点点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怀怨。” |
目无王法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
视险如夷 | 汉 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
咬字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