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命的成语故事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mìng
基本解释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暂未找到成语同舟共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舟共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经纬天地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
音容如在 | 《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 |
有过之而无不及 | 《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东风人面 | |
鸿鳦满纸 | |
橘化为枳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统购统销 |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因为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 |
水洩不通 | |
举止不凡 | 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
疏忽职守 | |
手泽之遗 | 《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
一沐三渥发 | |
打开窗户说亮话 | 朱自清《哀互生》:“人是可以互相爱着的,除了一些成见已深,不愿打开窗户说亮话的。” |
宦海浮沉 | 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
鸡鹜相争 |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
陆詟水栗 | 东汉·班固《东都赋》:“陆詟水栗。” |
无乎不可 | 鲁迅《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 |
唾壶击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磨牙费嘴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5回:“我的性儿你是知道的,我是合你磨牙费嘴的人么?” |
白水鉴心 | |
神飞色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9回:“素臣细说在外之事,说到危险处,三人魄战心惊;说到爽快处,三人神飞色动。” |
跋前疐后 | 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
生擒活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故此是天然蜕下,气候俱到,肋节俱完的,与生擒活捉、寿数未满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 |
分朋引类 | 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喜朋党》:“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
奸狡诡谲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