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成语故事

拼音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基本解释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队,遇到一老农,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老农将他领回家。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心急如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梦魂颠倒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
竭尽全力 |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通功易事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
儿女之债 | 元 高明《琵琶记 丞相教女》:“愿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
路见不平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
一步一鬼 | 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
儿女之情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 |
动心骇目 |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
与草木同朽 | |
百虑一致 | 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怨天尤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断金零粉 | 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
有心有意 | |
年谊世好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
叠嶂层峦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叠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
龇牙裂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
韬光用晦 |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
面如凝脂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
负手之歌 |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
云布雨施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
先代所美 | |
东捞西摸 | 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 |
乐尽哀生 | 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