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静息迹的成语故事

拼音chǔ jìng xī jì
基本解释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暂未找到成语处静息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处静息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井井有条 |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忘其所以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
贫贱骄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倒打一耙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
青衫司马 |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
灰头土面 | 《碧岩录》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
情投契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
画卵雕薪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
月明星稀 |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铢铢较量 | 清·陈确《原教》:“荀告韩杨,各是所见,铢铢较量,可谓愚甚。” |
拊髀雀跃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
违心之论 |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
奴颜婢睐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
旁搜博采 | 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 |
无可把握 | 鲁迅《风筝》:“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
搽油抹粉 | 清·秋瑾《精卫石》序:“呜呼!尚凡以搽油抹粉,评老束足。” |
河沙世界 | 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 |
脂膏不润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孔奋》:“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 |
半死半生 |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
不私其利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东张西觑 |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前面一个人摇摆将来,见张贡生带了一伙家人东张西觑,料他是个要嫖的勤儿没个帮的人,所以迟疑。” |
兵拏祸结 |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涕泪交流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
正视绳行 | 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
挟主行令 | 《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