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直谏的成语故事


正言直谏

拼音zhèng yán zhí jiàn

基本解释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出处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暂未找到成语正言直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正言直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各行其是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音容宛在 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功标青史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纳屦踵决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知难而退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一笑百媚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嫉恶如仇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轻于鸿毛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一十八层地狱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爬山越岭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割须弃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哗世动俗 宋·曾巩《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质厚,不为聪明技巧以哗世动俗。”
驹光过隙 清 吴趼人《痛史》第21回:“先生,何必自苦!人生如驹光过隙,总要及时行乐,方是达人。”
间不容缕 宋·苏轼《奉诏祷雨诸庙祝文》:“民之祸福,间不容缕。”
青春两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1回:“妾承兄命,适事君王,妾自以为秦楚相当,青春两敌。”
一顾之荣
衣无二彩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彩。”
人穷气短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俗话说:人穷气短。”
梗泛萍漂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
东诓西骗 《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
气压山河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誓死不屈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料远若近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适。”
燮和天下 《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