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二价的成语故事


言不二价

拼音yán bù èr jià

基本解释见“言无二价”。

出处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暂未找到成语言不二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不二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直道而行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水木清华 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得失在人 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转海回天 宋·秦观《代参寥与锺山实启》:“扣角负鼎,无羡昔人;转海回天,复闻今日。”
才兼文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矜名妒能 《后汉书 崔骃传》:“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风花雪月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高自标置 《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冷灰爆豆 宋·黄庭坚《翠岩真禅师语录序》:“各梦同床,不妨殊调;冷灰爆豆,聊为解嘲云耳。”
东躲西藏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村学究语
一而二,二而三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便可解释这段悲伤。”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长幼有叙 《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椎膺顿足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睚眦杀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
封疆大吏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如今半年之间,已做到封疆大吏,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
有福同享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拔地参天 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无拘无缚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
殊深轸念
缩衣啬食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蓬荜有辉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有劳仙驾珍顾,蓬荜有辉。”
覆餗之患 晋·陈寿《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