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为一体的成语故事

拼音róng wéi yī tǐ
基本解释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暂未找到成语融为一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融为一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弊多利少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惊心吊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
老泪纵横 |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一溜烟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 |
鹤发童颜 |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
卖弄学问 | |
不紧不慢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
游行示威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些口号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动拿到世界上去广为宣传。” |
蓝田出玉 | 《宋书·谢庄传》:“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
百务具举 | 《明史·沐英传》:“在滇,百务具举。” |
鼓舞人心 | 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
蝇集蚁附 | 《明史 阉党传 崔呈秀》:“暮夜乞怜者,莫不缘呈秀以进,蝇集蚁附,其门如市。” |
戴发含牙 |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
天真烂漫 | 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
心头鹿撞 | 《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
懊悔无及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
瑶台阆苑 | 明·沈受先《三元记·招婿》:“状元乃天禄石渠之贵客,小姐是瑶台阆苑之神仙。” |
神会心融 | 明·宋濂《无隐君子东阳陈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 |
仁言利博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进退迍邅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
轻裘肥马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终焉之志 |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横征苛役 |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始皇、二世之横征苛役,淫刑以逞,以汉高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
杀身救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
橡皮钉子 | 茅盾《子夜》十四:“屠维岳第二次听出吴荪甫很挖苦他,也就回敬了一个橡皮钉子。”又《清明前后》第一幕:“[余为民]只有一点美中不足,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钉子而自解嘲的时候,他那笑形,他那眼神,宛然是个白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