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莛撞钟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基本解释①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②比喻应答的双方才学悬殊。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暂未找到成语以莛撞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莛撞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暴露无遗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
针锋相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乱世英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
屙金溺银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2回:“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 |
血流成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
目不窥园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
绿叶成阴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避而不谈 |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
居不重席 |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 《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不知所出 | 《文选 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从来。” |
浮迹浪踪 | 明·陈铎《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迹浪踪,终须是有个相逢。” |
吃大锅饭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儿,又说是吃大锅饭的儿女,不知民间疾苦,那晓得撑持家事?” |
治国齐家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敦本务实 |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
东窗事发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 《金史·熙宗本纪》:“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 |
居移气,养移体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玉堂金马 | 汉·扬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圣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
白话八股 |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拈花摘草 | 元·古杭才人《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风流不让柳耆卿。” |
虚为委蛇 | 孙中山《和平统一之通电》:“而冀诸公相与为实践,以矫虚为委蛇之失。” |
后拥前驱 | 明·汤显祖《紫钗记·回求仆马》:“后拥前驱,教一时光彩生门户。” |
七扭八拗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拿起读了两遍,虽不深知其味,念来却十分顺口,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