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大雪的成语故事

拼音é máo dà xuě
基本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暂未找到成语鹅毛大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鹅毛大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以假乱真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开心见诚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废寝忘食 |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张大其词 |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
一字不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朝华夕秀 | 晋·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
跌脚绊手 |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绊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
天不转地转 | |
异闻传说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
刮地皮 | 《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足食丰衣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 |
髀里肉生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
桃僵李代 | 清·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心极,恁桃僵李代,渔网鸿罹。” |
先我着鞭 |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
持枪实弹 | 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 |
岛瘦郊寒 | 宋 朱熹《次韵谢刘行惠笋》:“君诗高处古无师,岛瘦郊寒讵足差。” |
灰躯糜骨 |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
没心没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袭人等每日提心吊胆,宝玉也好几天不上学,只是怔怔的,不言不语,没心没绪的。” |
损本逐末 | 《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扶危拯溺 |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
曹社之谋 | 《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
四郊多垒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
谈优务劣 | 《晋书·山涛王戎等传赞》:“浚冲居鼎,谈优务劣。” |
称斤约两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