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匡时的成语故事


济世匡时

拼音jì shì kuāng shí

基本解释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暂未找到成语济世匡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济世匡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暴取豪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屈艳班香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本来面目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不了了之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慷慨陈词 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张火伞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鸱视狼顾 《文选·马融<长笛赋>》:“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伸,鸱视狼顾拊噪踊跃。”
高不可登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一场春梦 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手足失措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违心之论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石烂海枯 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运用自如 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力透纸背 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长生不死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款款深深
罪疑从轻 东汉·班固《汉书·于定国传》:“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死有余罪 东汉·班固《汉书·平当传》:“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抓纲带目
椎理穿掘
被甲执锐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已而之细柳军,军吏被甲执锐,榖弓弩持满。”
长念却虑 《史记 秦始皇本记》:“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况诛猾臣,为君讨贼。”
江云渭树 语出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磨砻隽切 宋·王安石《进说》:“磨砻隽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
修仁行义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