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nèi jǔ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基本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暂未找到成语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待时而举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
唯命是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
龙头蛇尾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
中正无邪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
二缶锺惑 | 《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
一台二妙 | 《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渊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
漏卮难满 | 《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
作作生芒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张雨帅眼光奕奕,常思染指中原,扩张势力,既得老徐密电,正好乘机展足,作作生芒。” |
事出无奈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心下如割,却是事出无奈。” |
不恤人言 | |
言语道断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珠零锦粲 | 语本《 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
终始不渝 | 《旧唐书 姚(王寿)传》:“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终始不渝。” |
清君侧 | 《公羊传 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 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 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
手不释卷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自找麻烦 | 王朔《人莫予毒》:“我事先知道您是警察,我还会砸你房门吗?我不是自找麻烦吗?” |
返观内照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
闺英闱秀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
一介之善 | 《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剩汤腊水 | 老舍《骆驼祥子》:“做菜做饭全托付给了小福子,自然那些剩汤腊水的就叫小福子拿去给弟弟们吃。” |
居心莫测 | 郑振铎《桂公塘》:“几个色目人乘机进谗,说是中国人居心莫测,该好好地防备着。” |
人贫智短 | 《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
顾盼生辉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
市井无赖 |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