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来抱佛脚的成语故事

拼音jí lái bào fó jiǎo
基本解释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9卷:“王荆公初执政,对客怅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则抱佛脚。’”
急来抱佛脚的典故
古时有一个国家特别尊崇佛教,全国各地广造寺院,精塑大佛。有个犯了死罪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急忙来到一座寺院,抱住一尊大佛的脚表示忏悔,官府见他心诚就赦免了他。后来只要有犯罪就去抱佛脚。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急来抱佛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逴俗绝物 |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
烟消云散 | 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
败法乱纪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
翩若惊鸿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忧国恤民 | 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
十步九回头 |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
凌霄之志 | 《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
燕雀乌鹊 | 战国·楚·屈原《楚辞·屈原·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
平平静静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
戴天蹐地 | 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
政简刑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
旧事重提 |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旧事重提,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甚么习惯,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 |
华亭鹤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梅》:“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 |
吹气胜兰 | 《洞冥记》:“帝所幸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
怨天怨地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
垂名青史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无妄之忧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
平头百姓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
履薄临深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视有若无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8回:“宝之这戏子见怪贤闲事,视有若无。” |
立眉竖眼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
高见远识 | 宋·赵彥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
寒附火者 | |
包羞忍辱 | 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