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角之口的成语故事


折角之口

拼音zhé jiǎo zhī kǒu

基本解释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暂未找到成语折角之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折角之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欺欺人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长风破浪 《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能近取譬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长蛇封豕 宋 李纲《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锐深谋,待时而发,其意不浅。”
江湖医生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5回:“你不过是个江湖医生。”
激昂慷慨 清 归庄《顾天石诗序》:“太白《古风》,而寄托深远,激昂慷慨,前无古人。”
撅天扑地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倈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争红斗紫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浪迹浮踪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
覆地翻天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尺枉寻直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
旦旦信誓 《南齐书·王融传》:“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
丝丝入扣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贵冠履轻头足 《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罪恶迷天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恩深似海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时望所归 《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泣血涟如 《周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捕风弄月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响马得财漏网,瘟太守面糊盆,不知苦辣,倒着落在我身上,要捕风弄月,教我哪里去追寻。”
依希犹记 宋·苏轼《题灵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一资半级 唐 无名氏《玉泉子 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一柱难支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粗有眉目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煞费心机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14章:“这个怕死鬼,还真是煞费心机哪!”
趋炎附热 《宋史 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