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惯牢成的成语故事

拼音jiǔ guàn láo chéng
基本解释比喻深于世故。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6回:“你还说你不久惯牢成。”
暂未找到成语久惯牢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久惯牢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失而复得 | 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
河倾月落 | 元·陈樵《月放过赋》:“河倾月落,馀欢未歇。”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三浴三衅 | 《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不期而同 |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
疏忽大意 | 孙犁《文林谈屑》:“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 |
无根无蒂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 |
井井有法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女外理生计,内训孤儿,井井有法。” |
汗流至踵 | 《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
诠才末学 |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
男女有别 | 西汉 戴圣《礼记 昏义》:“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 |
支吾其辞 | 叶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便支吾其辞说忘了。” |
言之有据 | |
修身齐家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
流芳后世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校短量长 |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
崇雅黜浮 | 《新唐书·文艺传序》:“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
黜幽陟明 |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
白恰青衫 | 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风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谈不朽。” |
沥血叩心 | 南朝·梁·梁元帝《与诸藩令》:“沥血叩心,枕戈尝胆,其何故哉。” |
神清气全 | 宋·洪迈《夷坚丙志·麻姑洞妇人》:“自是神清气全,老无疾病……寿过百岁,隆兴中乃卒。” |
帷箔不修 | 宋·王禹偁《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内乃帷箔不修,衽席无别,遂使帝心荡于上,人心怨于下。” |
较若画一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
豕分蛇断 | 后蜀·何光远《鉴诚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撺哄鸟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众人起初吃酒写合同时,大家撺哄鸟乱,心下还有信有不信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