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的成语故事

拼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基本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不让土壤的典故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因恨吕不韦专权,设法排挤他,吕不韦畏罪自杀。嬴政将吕不韦的门客全部驱散。吕不韦的门客李斯上书嬴政:“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嬴政遂留用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泰山不让土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识字知书 |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
如雷贯耳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刚毅木讷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
围点打援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但是老练的帝国军人却揣摸不到于而龙牌下押的什么注,是围点打援,目标朝着他?” |
身首异处 | 《北齐书 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
鼓唇摇舌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
左道旁门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 |
斧钺汤镬 | 《汉书·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
深切着明 | |
运筹制胜 | 明·卢象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马到功成,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
破脑刳心 |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
死心眼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受宠若惊 |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
断袖之宠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
渊鱼丛雀 |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虚誉欺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
一路风清 |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
浓妆淡抹 | 元·康进之《新水令·武陵春》曲:“两般儿情厮隐,浓妆淡抹包笼尽。” |
根究着实 | |
深雠大恨 | |
禾头生耳 | 唐·张鷟《朝野佥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
文章巨公 | 唐·李贺《高轩过》:“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
先河后海 |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混然天成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