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基本解释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江郎才尽的典故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江郎才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命途多舛 | 唐 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然荻读书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
狼心狗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
肝胆照人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东人父子一定也像你这等肝胆照人,一心向热的?” |
优哉游哉 | 《诗经 小雅 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以身殉职 | 《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以筌为鱼 |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
刻肌刻骨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
辅车相依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变服诡行 | 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
铭感不忘 |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已是铭感不忘,厚贶断不敢受。” |
行奸卖俏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那张荩及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 |
椎牛发冢 | 宋·苏轼《策别》十七:“小者呼鸡逐狗,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 |
搜岩采干 | 《魏书 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
大言相骇 |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
通达古今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
溯流穷源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
积雪封霜 | 《南史 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
负图之托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章传论》:“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 |
绸缪帷帐 |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 |
七上八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
奋不顾生 | 《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
繁称博引 | 清·曾国藩《<湖南文征>序》:“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