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的成语故事


债台高筑

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ù

基本解释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债台高筑的典故

战国后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债台高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遗臭万年 《宋史 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淡泊明志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衣带水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恶贯满盈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畏口慎事 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梦梦查查
绿衣黄里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一岁三迁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应权通变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朝闻夕死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咫尺天颜 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
谢兰燕桂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
燕颔虎须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斗筲之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
人生如梦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锅煮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对具体人应作具体分析,把他们都当作叛乱分子一锅煮,可能越闹越乱。”
杀一利百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帝辇之下 《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洞悉其奸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愁多夜长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
一无所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改梁换柱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白首为郎 《汉武故事》载: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衣锦夜行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旗鼓相望 《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