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哑不聋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yǎ bù lóng
基本解释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指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暂未找到成语不哑不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哑不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倒裳索领 | 《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
弄瓦之喜 |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唯恐天下不乱 |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
噤若寒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恩威并行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乏善足陈 | 《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
梧鼠五技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望风披靡 |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
百兽率舞 | 《尚书 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
车击舟连 | 唐 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
触目经心 | 明·何大复《感春》诗:“风光物色元非恶,触目经心偏苦情。” |
居移气,养移体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面似靴皮 |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
隐介藏形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
少纵即逝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断然不可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 |
插架万轴 | 语出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
面不改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
不瞽不聋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
醉怒醒喜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
目断魂销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
一式一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
石城汤池 |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