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摆脑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o tóu bǎi nǎo
基本解释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出处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暂未找到成语摇头摆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摇头摆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举目无亲 | 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
胡拉乱扯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8回:“我虽然不幸吃了这碗饭,然而始终只有一个客,自问和那胡拉乱扯的还不同。” |
隐居求志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移山倒海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利喙赡辞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
蚌病成珠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柳营试马 | |
朝不虑夕 | 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河清难俟 |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惨绝人寰 |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
伏首贴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
舍命救人 | 老舍《老张的哲学》:“人家有急事,咱拉着他跑,这不是舍命救人!” |
水底捞明月 | 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
同志合道 |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
抟心壹志 | 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入无仰事俯畜之累,出无金尽裘敝可怜之色,抟心壹志,以道于君子之道。” |
表里不一 |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不分轻重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少衣缺食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
憋气窝火 | |
造端托始 | 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吾惟尽造端托始之意,使后人可继而已者是也。” |
鸿毛泰岱 |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
惩羹吹虀 |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而瑰玮特绝之徒,益惩羹吹虀,羞与哙伍。” |
汤烧火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