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操易节的成语故事

拼音gǎi cāo yì jié
基本解释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出处《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暂未找到成语改操易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改操易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独一无二 |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
唯恐天下不乱 |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
任劳任怨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
反其道而行之 | 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
传风搧火 | |
倒持手板 |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
卑不足道 | 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
穿窬之盗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吊胆提心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
欺世盗名 | 荀况《荀子 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
安贫守道 | 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
桂馥兰馨 | 郭沫若《<孔雀胆>的故事》:“还作了两首诗留别。其一云:……鸟飞兔走频来往,桂馥兰馨岂暂移?” |
赌咒发誓 | 温靖邦《将星在狼烟中升起》:“陈书农他们赌咒发誓,声明自己决无二心。” |
唾玉钩银 |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
长七短八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16回:“康顺风一边点头,一边结结巴巴的央求,喉咙里像塞了一团棉花,半天也没说下个长七短八。”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明堂正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才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给他做了屋里人。” |
覆海移山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
不分主次 | 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
躭惊受怕 | |
师老民困 | 《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
遇水架桥 |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竞赛》:“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气儿跑步向前。” |
杀生害命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想这做屠户的,虽是杀生害命,还强以俺做吏人的瞒心昧己,欺无害人也。” |
不露辞色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国利民福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