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口弄舌的成语故事

拼音bān kǒu nòng shé
基本解释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暂未找到成语搬口弄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搬口弄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目迷五色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推陈出新 | 《明史 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
财殚力竭 | 《晋书 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力竭,无以至此。” |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揽辔中原 | 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
心细于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
群策群力 | 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大明法度 |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
运开时泰 | 明·梁辰鱼《浣纱记·宴臣》:“台殿风微,山河气转,欣逢运开时泰。” |
郁郁青青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诗云子曰 |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
八方支援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朽索驭马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梨园子弟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
党邪丑正 | 《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 |
食不重肉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狂悖无道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汉大臣征贺为嗣,即位,狂悖无道。” |
个人崇拜 |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
河清海宴 |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垂衣而治,际河清海宴之期;乘钺有虔,鼓雷厉风飞烈。” |
精心励志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9回:“此时若能精心励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
窃据要津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 |
游戏笔墨 | 清·赵翼《瓯北诗话·各体诗》:“盖文人无所用心,游戏笔墨……固不必议其纤巧,近于儿戏也。” |
代越庖俎 |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
不知高下 |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
弭耳受教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