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李浮瓜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 lǐ fú guā
基本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暂未找到成语沉李浮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沉李浮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
顺理成章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也。” |
青黄不接 | 《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
乐乐醄醄 | 明·无名氏《浣花溪》第四折:“锡天厨美酒嘉肴,众位公卿乐乐醄醄。” |
鸢肩羔膝 | 明·方孝孺《答俞子严书》:“不复能鸢肩羔膝,卑声诡笑,曲身俯首,称诵人美而求其喜悦。” |
鞍马劳困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牛童马走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影单形只 |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 |
七步成诗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卷甲倍道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
黄童白颠 | 明·袁宏道《邑钱侯直指疏荐序》:“夫今之黄童白颠,犹昔氓也。” |
二姓之好 |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
大获全胜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
浃髓沦肤 | 《淮南子 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
翻手为云 | 宋·陈亮《祝英台近》词:“翻手为云,造物等儿戏。” |
名实难副 |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急痛攻心 | |
将遇良才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
憔神悴力 | 清·曾国藩《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说者出,为群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
微言大谊 | 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
决痈溃疽 | 《南齐书·柳世隆传》:“今乃举兵内侮,奸回外炽,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
光辉夺目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
不知死活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
破衲疏羹 |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士大夫癖性》:“嘉靖中,杨用修衣服起居穷极华洁;同时唐荆川破衲疏羹,垢敝不堪。” |
祸发萧墙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