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惊心颤的成语故事

拼音dǎn jīng xīn chàn
基本解释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暂未找到成语胆惊心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胆惊心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神采焕发 | 《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
翻山越岭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面如冠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渺无音讯 |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新任务》:“太阳下了山,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炮弹还是渺无音讯。” |
象耕鸟耘 | 《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李善注引《越绝书》:“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 |
意攘心劳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
柳骨颜筋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
守死善道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中心如醉 | 《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青云得意 | 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
楚腰纤细 | 《战国策·楚策》:“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楚子约食,凭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怀诗》:“楚腰纤细掌中轻。” |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
邻女詈人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居彼人之所,则欲其报我也;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
人众胜天 |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
安忍无亲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鸠车竹马 |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
虫沙猿鹤 | 晋 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
怡然自足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诛不避贵 | 《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声。” |
殉义忘生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逐利争名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燕啄皇孙 | 东汉·班固《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
莫展一筹 | 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
头昏眼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
少成若性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