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辅而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g fǔ ér xíng
基本解释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暂未找到成语相辅而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相辅而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湖海飘零 | |
盘古开天地 | 《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
日积月累 |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
争奇斗艳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
集腋成裘 | 《慎子 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
先得我心 | 《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
明明赫赫 | 《诗经 大雅 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
清心省事 | 宋·陆游《上殿札子》:“人君与天同德,惟当清心省事,淡然虚静,损之又损,至于无为。” |
负固不宾 | 《宋书·武帝记中》:“自负固不宾,干纪放命,肆逆滔天,窃据万里。” |
挂冠而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千虑一得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言语道断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死心眼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鹰犬之才 | 汉·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
以口问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
如石投水 | 《列子 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 魏 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滴露研朱 | 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
长舌之妇 |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
千娇万态 | 唐·徐凝《牡丹》诗:“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
负图之托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章传论》:“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 |
移风平俗 | 《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
锦衣肉食 | 明·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锦衣肉食非吾乐,藁操冰心岂自坚。” |
无业游民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 |
蠡测管窥 | 《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信使往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