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问心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kǒu wèn xīn
基本解释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暂未找到成语以口问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口问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手足无措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夏虫语冰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
踌躇满志 | 庄周《庄子 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连天烽火 |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黄粱梦 | 金·元好问《过邯郸四绝》:“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客,犹是黄粱梦里人。” |
息息相通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
同恶相济 | 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
瑰意奇行 | 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
七推八阻 | 明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说话。” |
不敢告劳 |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
剥肤之痛 | 《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 |
三星在户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
志在四海 |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
忧公忘私 |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
誓死不贰 | 《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
豺狼成性 |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
孤形吊影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权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银河’之事,好生无聊。” |
秉公灭私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
属托不行 |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
沉重寡言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一之为甚 |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
超然独立 | 《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
箝口侧目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奈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