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故事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成语故事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拼音qiān fū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

基本解释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出处宋 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典故

宋朝时期,韩城人田益,字迁之,他敢于直言进谏,言辞锋利。黄庭坚认为他的名字与为人不相符,帮他改名为田直,这样才能名实相符。朋友在旁边解释道:“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常年累月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螓首蛾眉 《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皓首苍颜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出将入相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雷厉风行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面是背非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生寄死归 《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手胼足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风花雪月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肘腋之患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铁石心肠 唐 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口讲指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每条凳子可容几人,哪里是站台,哪里是门……都口讲指划地详细说给他们听。”
青竹丹枫 宋·朱敦儒《醉思仙·淮阴与杨道孚》词:“君向楚,我归秦,便分路青竹丹枫。”
珠连璧合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断袖之癖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抵死瞒生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三折:“我安排着脱身利己的机谋,正中这抵死瞒生的手策。”
朽竹篙舟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顺风扯帆 克非《春潮急》:“把祸事全推到他这个小‘先锋’脑壳上,又听李克口气,分明晓得了他们背后的阴谋知道不赶快顺风扯帆不行。”
多见广识 《水浒传》第七四回:“话说这一篇诗,单道着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单刀趣入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单刀趣入,则凡圣情尽,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戳脊梁骨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被人们当面无数次地训斥批判,也被人们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语简意赅 余易木《初恋的回声》十一:“如今,当‘周马’这个绰号,由于语简意赅,迅速地成为我的正式代号的时候,我反而处之泰然了。”
幕后操纵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5章:“尤其共产党通常都在幕后操纵,如果刘三嫂真是共产党分子,怕是早跟着转移走了。”
手到拿来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福寿康宁 宋·陈亮《喻夏卿墓志》:“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