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筴读书的成语故事


挟筴读书

拼音xié cè dú shū

基本解释挟:夹持;筴:同“策”,古代简册、书籍。手拿图书,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暂未找到成语挟筴读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挟筴读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化干戈为玉帛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不知所以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瓜代之期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旱涝保收 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朝令暮改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蓝田生玉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强嘴硬牙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后顾之虞 《清史稿·常青传》:“大营距府城未远,势相犄角,无后顾之虞。”
弩下逃箭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渔翁得利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良药苦口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万夫莫当 《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吾闻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当。”
临难无慑 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公处屯安贞,赋诗颓饮,视得失蔑如也,临难无慑。”
肥吃肥喝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有的中农,原先是省吃俭用的,现在也都肥吃肥喝了。”
拔山盖世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负薪构堂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严家饿隶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胡越同舟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遥呼相应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蒙古尽驱其家属来攻,父子兄弟,往往遥呼相应,由是人无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荆衡杞梓 《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忽隐忽现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剩馥残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9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张大其辞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卿于席间,张大其辞,虽然存了齐国一时体面,只恐三杰之后,难乎其继。如之奈何?”
涤垢洗瑕 唐·吴武陵《遗吴元济书》:“涤垢洗瑕,以倡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