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落井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kēng luò jǐng
基本解释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
出处《晋书 褚翜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暂未找到成语避坑落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坑落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知进退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立命安身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贪官污吏 |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
冯唐白首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 |
粲然可观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观。” |
灭门绝户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纵是你旧媳妇旧丈夫依旧欢聚,可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 |
窝窝囊囊 | 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喜从天降 | 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
蹈节死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忠君报国 | 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
欺良压善 | 元·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 |
无声无臭 | 《诗经 大雅 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洪福齐天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 |
初露头角 |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
爽爽快快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2回:“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读做‘霜霜快快’,把‘转弯磨角’读做‘转弯磨禄’,满口都是古音。” |
穷兵黩武 |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
江山之恨 | 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 |
扇席温枕 | 《南史·刘苞传》:“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叔父绘常叹伏之。” |
慎小谨微 | 《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
轩昂气宇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前撮后拥,看见他呵,是好个轩昂气宇。” |
伐毛换髓 |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
不知高下 |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
朋坐族诛 | 孙中山《讨袁檄文》:“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 |
訏谟定命 | 《诗经·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