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水火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tōng shuǐ huǒ
基本解释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暂未找到成语不通水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通水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秣马厉兵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扭曲作直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所以不走不逃。” |
按图索骥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
威凤祥麟 | 《宋书 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 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
重见天日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幸天兵得胜,倭贼败亡,我等指望重见天日。” |
平原十日饮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为十日饮。” |
如饮醍醐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少卿妙论,令我闻之如饮醍醐。” |
碍难遵命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防务吃紧,兵不敷用,职守所在,碍难遵命。” |
一心一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先驱蝼蚁 | 《战国策·楚策》:“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 |
多歧亡羊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
悲喜交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共话前生,悲喜交至。” |
蒙昧无知 | 《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
鞭擗向里 | 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
无所不尽其极 | 老舍《四世同堂》:“赶到她宴请日本人的时候,她也无所不尽其极的把好的东西拿出来,使日本人不住的吸气。” |
流芳后世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举觞称庆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我所生五子,皆有国器,并膺宠爵,每语夫人崔氏,言及于此,未尝不举觞称庆。” |
差三错四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
如鸟兽散 | 东汉 班固《汉书 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
诛不避贵 | 《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声。” |
取舍两难 | |
偷媚取容 |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岌》:“并偷媚取容,实名教之罪人也。” |
胡天胡地 | 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
千状万端 | 宋 王安石《与孙侔书》:“某忧痛愁苦,千状万端,书所以不能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