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基本解释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暂未找到成语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焕然一新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
五彩缤纷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汲汲忙忙 | |
用其所长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六一居士》:“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 |
火尽灰冷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
集腋成裘 | 《慎子 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
没齿无怨 | 《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沥胆濯肝 | 明·唐寅《与文征明书》:“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 |
拨万论千 | 元 郑廷玉《忍字记》条二折:“谢兄弟肯留纳,我将那拨万论千这回罢,深山中将一个养家心来按捺。” |
进贤用能 | 《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
罗织构陷 | 《后汉书·顺帝纪》:“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其构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 |
道傍筑室 |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
饭囊酒甕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甕也。” |
矢在弦上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破罐子破摔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走了以后,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好了。” |
泪干肠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
前街后巷 | 《三国志平话》卷上:“[董卓]方欲兴兵,忽听得城内大喊声,闭了城门,急点军数千余人,前街后巷,罗纹结角,军兵都把了。” |
没嘴葫芦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
眼中之钉 |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野性难驯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屡次正义的反抗,决不是所谓‘野性难驯’,相反,他们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
龙伸蠖屈 |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
潜移默转 | 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希腊之文明,潜移默转,而入于罗马。” |
当家立纪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
玉燕投怀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张说母梦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 |
识多才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他是晋国勋臣,识多才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