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拼音quǎn yá jiāo cuò
基本解释错:杂、交叉。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犬牙交错的典故
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后,分别封功臣到各地为王。但是因为这些王候在地方上拥有强权,甚至有谋反叛变的意思,于是汉高祖就一一把他们消灭了。
为了巩固汉室,汉高祖又大力赐封同族的人。因为同姓诸侯国数量增加,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征讨,平定了叛乱,但同姓诸侯的存在依旧威胁着汉朝的江山。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也就是削弱王侯们的势力,并且想进一步采取行动。这个举动引起诸侯们的恐慌,便对汉武帝说:“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犬牙般交错安排,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保护汉室,希望汉武帝能手下留情。”于是,汉武帝后来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无形中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也巩固了中央集权。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犬牙交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锲而不舍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百步穿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沉鱼落雁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功成名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
初露锋芒 |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
世人皆知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
陆离斑驳 | 清 梁廷柟《曲话》第三卷:“不屑屑模文范义,通其义而肆言之,陆离斑驳,不可名状。” |
情同一家 | 《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挺而走险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高不可登 |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点头称是 | 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
犬马之恋 | 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
舞燕歌莺 | 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莺。” |
吊古伤今 | 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 |
袅娜娉婷 | 清 烟水散人《合浦珠》第三回:“这赵友梅年方二八,巧慧绝伦,言不尽袅娜娉婷,真乃是天姿国色。” |
解衣磅礴 | |
爱日惜力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
头撞南墙 | 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 |
抱瓮出灌 |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
本本源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
临危不乱 | 梁实秋《槐园梦忆》:“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镇定应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 |
虎皮羊质 |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男不与妇敌 | 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得罪了边氏,使她发起性来,‘男不与妇敌’,莫说被她咒骂不好应声,就是挥上几拳,打上几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
隔窗有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蝴蝶过墙,隔窗有耳,莲花瓣卸,堕地无踪。” |
翠围珠裹 | 欧阳山《苦斗》:“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