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尝艰苦的成语故事

拼音bèi cháng jiān kǔ
基本解释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出处《纪闻 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
暂未找到成语备尝艰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备尝艰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应俱全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
人浮于事 |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刻意经营 |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
炯炯有神 | 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
高山仰之 | 《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
广开贤路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
中流一壶 | 《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
叨在知己 | 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
天摇地动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43回:“这场大战,真个是天摇地动,日色无光。” |
避之若浼 | 《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
自作多情 | 沈从文《八骏图》:“得到那个短信时,达士先生看了看,以为这一定又是一个什么自作多情的女孩子写来的。” |
日莫途远 | |
捧腹大笑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
假途灭虢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
从宽发落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己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抱火卧薪 | 汉 贾谊《新书 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
三年化碧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匹夫有责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买犁卖剑 | 宋·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
乘伪行诈 |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
出入人罪 | 宋 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
原宥海涵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刘佑、迁尉冯琨、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
弭耳受教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
知人之术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