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合道的成语故事

拼音tóng zhì hé dào
基本解释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暂未找到成语同志合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志合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尾生之信 |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择木而栖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谈若悬河 |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
目知眼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打草惊蛇 |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
猿悲鹤怨 | 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诗之二:“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 |
箕山之志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
天下为家 |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愁云惨淡 |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牛童马走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独有千秋 | 清·张履《学箴示诸生》:“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
方外之士 | 《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
如堕五里雾中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七七八八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7回:“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
目不忍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钦宗听罢,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泪落,目不忍视。” |
逢人且说三分话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无咎无誉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敬肃王刘彭祖传》:“问武始侯昌,曰:‘无咎无誉。’上曰:‘如是可矣。’” |
笑面老虎 | 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
花枝招飐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那女子的尖尖跷跷风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飐一般。” |
演古劝今 | 清·郑燮《城隍庙碑记》:“况金元院本,演古劝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欢喜悲号。” |
回山转海 |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
风吹日晒 | 梁斌《红旗谱》二十七:“你风吹日晒地辛苦一年,连个痛快年也过不上。” |
享帚自珍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头角峥嵘 | 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 蓟门飞雨》曲:“到处通津,头角峥嵘,溥渥殊恩。” |
居下讪上 | 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