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恶相恤的成语故事

拼音tóng è xiāng xù
基本解释见“同恶相助”。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暂未找到成语同恶相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恶相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狐群狗党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
无能为役 |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
捶胸跌足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
鼎足而三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
快快活活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怎如得吾兄大才,考了个案首,如今快快活活,只候抢元夺魁,吃鹿鸣宴了,怎得知小弟的苦。” |
改恶从善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死亡无日 | 《旧唐书·李密传》:“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大敌一临,死亡无日矣!” |
草率行事 | 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
年高德邵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邵者,是孔子之徒欤!” |
管鲍分金 |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
老师宿儒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宗匠陶钧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
以口问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
甘败下风 | 《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
呼天唤地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
洁身自好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
露宿风餐 |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乔松之寿 | 《汉书 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 |
靖言庸回 |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
以石投卵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晋书·温峤传》:“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 |
以铢程镒 |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陈水南臬宪尝以南唐李昪宜继唐后,遂改马令《南唐书》为《唐馀纪传》,此犹萧常以《三国·蜀志》为《续后汉书》也。然昭烈世系甚明,犹觉以铢程镒……昪本安吉砦将潘某之子,昪姓实潘也……” |
万赖俱寂 | 唐朝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
风月常新 | 唐·张泌《妆楼记·印臂》:“以绸缪记印于臂上,文曰:‘风月常新。’印毕,渍以桂红膏,则水洗色不退。” |
混作一谈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 |
杂然相许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