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基本解释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典故
东汉时期,知识分子经过举荐和征召进入仕途,黄琼出身于宦官世家,由众多公卿推荐入京应召,他到洛阳附近的嵩阳县时装病不去,好友李固给他写信,劝他应聘做官。如果不去就会让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黄琼决心用行动证明名副其实。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遗世绝俗 |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户曹参军 | |
一日三秋 | 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
济济一堂 |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
满怀信心 | 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
如潮涌至 | |
事出意外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
精神百倍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想罢,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折断,齐放掌中,连揉带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红。随即放人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
谨慎小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
瓦影龟鱼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重义轻生 | 《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
保境安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铁壁铜墙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 |
草头天子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
宾来如归 | 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
评头品足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
规旋矩折 | 汉·蔡邕《隶势》:“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
纷纷扰扰 | 战国宋玉《神女赋 序》:“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 《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
运筹借箸 | 《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丽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 |
视为寇仇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衅发萧墙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
含血噀人 | 《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
诎要桡腘 |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诎要桡腘。” |
赃贿狼籍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