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迹相接的成语故事

拼音zhǒng jì xiāng jiē
基本解释同“踵趾相接”。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
暂未找到成语踵迹相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踵迹相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从俗就简 |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
存而不议 |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
有目共睹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一条龙 | 张平《抉择》:“据说现在时兴的已经是一条龙服务:跳舞、吃饭、桑拿、唱歌、打牌,从下午开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
万头攒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
变风改俗 | 汉 王符《潜力夫 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
卖弄学问 | |
首尾狼狈 |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
田父之功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丧家之狗 |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
泥菩萨过江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
说古谈今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
山眉水眼 | |
卷铺盖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叫他去开销蒋福,立时三刻要他卷铺盖滚出去。” |
志冲斗牛 | |
袖手充耳 |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
盘游无度 | 《尚书·五子之歌》:“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
夺门而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
装傻充愣 | 老舍《神拳》第二幕:“你这是装傻充愣!除了闹义和团,咱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 |
闷怀顿释 | |
胼胝之劳 | 《梁书·贺琛传》:“不惮胼胝之劳,不矢癯瘦之劳。” |
抚今思昔 |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
飞土逐肉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夫飞土逐肉,儿戏之常。” |
珍馐美馔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五回:“吃惯了珍馐美馔凤髓龙肝,回头再吃这些家常饭,冯保觉得真是特殊的享受。” |
盥耳山栖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