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书虫的成语故事


蠹书虫

拼音dù shū chóng

基本解释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出处唐·韩愈《杂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暂未找到成语蠹书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蠹书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全受全归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吴牛喘月 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繁荣昌盛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推三拉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好生给姨太太捶腿。要茶要水,别推三拉四的。”
第一夫人
因陋就寡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清心省事 宋·陆游《上殿札子》:“人君与天同德,惟当清心省事,淡然虚静,损之又损,至于无为。”
丢魂失魄 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声,返身就跑。”
叠床架屋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长计远虑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握发吐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仁言利博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公道总在人心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超今冠古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蝇营蚁聚 明 梅鼎祚《玉合记 卜居》:“朝列,蝇营蚁聚还竞扰,这余膻怎污颊,算自有峰头玉版,鼎中金屑。”
愁长殢酒 唐 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风雨剥蚀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应者云集 鲁迅《“呐喊”自序》:“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神情自若 马南邨《燕山夜话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举出最普通的例子来说,当你随便走进一家澡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老工人,能够在滚开的热水中拧手巾,神情自若,并不烫手。”
在色之戒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横驱别骛 清·恽敬《与卫海峰先生同年书》:“本朝魏叔子,多结交淡泊奇玮之士,为寿序抑扬抗坠,横驱别骛,力脱前人之所为。”
月约星期 元·乔吉《行香子·题情》:“海誓山盟,白玉连环。月约星期,泥金小简。”
文籍先生
哑子托梦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为民除患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