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节下贤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
基本解释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暂未找到成语折节下贤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折节下贤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直言贾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缠绵悱恻 |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
耳鬓厮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
良师益友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
一触即发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同仇敌忾 |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
伏尸流血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席卷而逃 | 清·吴趼人《恨海》第九回:“过了没有几个月,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闹穷了。” |
脱白挂绿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今幸已脱白挂绿,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 |
猿穴坏山 | 汉·孔融《临终》诗:“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
无远弗届 | 《尚书·大雨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
夫人裙带 |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三卷:“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
兼程而进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我今兼程而进,先到那里取回,却不是我之功?” |
邪书僻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
抉目吴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
映月读书 | 《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
拾金不昧 |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
美言不文 |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
入竟问禁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
贼头鼠脑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
矫国革俗 | 《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
东奔西逃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
福生于微 |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
济时拯世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