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吾其词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wú qí cí
基本解释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暂未找到成语支吾其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支吾其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强取豪夺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
过门不入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逢人说项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杨祭酒敬之爱才,公心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
法外施仁 | 明 李清《三垣笔记 附识中》:“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俯从部议。” |
欲速不达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小枉大直 | 战国·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绌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 |
齐东野语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
隔三差五 |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
弄玉偷香 |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17折:“香馥郁销金帐,光灿烂白象床,俺两个破题儿待弄玉偷香。” |
慕名而来 | 《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
引足救经 | 《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难于上青天 | 唐 李白《蜀道难》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饵名钓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因平素深恶,说这原非圣贤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
百世之师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
独木不成林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
诸亲好友 | 《苏州的传说·双塔的传说》:“等到张书生和李相公临走时,街坊乡邻、诸亲好友来送行,姑嫂两人就借这个机会表明心迹。” |
股肱心膂 | 《尚书·君乐》:“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
握雾拿云 |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拿云手。”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
河门海口 | 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你忒河门海口,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 |
弱本强末 | 太平天国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
积习生常 | 晋 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
校短推长 |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楼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 |
七纵七禽 |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