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反掌的成语故事


易于反掌

拼音yì yú fǎn zhǎng

基本解释犹易如反掌。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暂未找到成语易于反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易于反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抽薪止沸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笑处藏刀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依然如故 唐 薛调《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安家立业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裹尸马革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步步生莲花 《南史 齐纪下 废帝东昏侯》:“(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花)也。’”
永劫沉轮
洋洋自得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狗续貂尾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张罗》:“杀人献媚,情甘狗续貂尾。”
按强助弱 春秋 齐 管仲《管子 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言传身教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不世之仇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业,汲汲于心,以图恢复。”
果于自信 《列子·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一文不值 明 毕魏《三报恩 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淑人君子 《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千古骂名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只是一场冷落败坏根基,都藏在里边,不做千古骂名,定是一番笑话。”
孤学坠绪 清·龚自珍《语录·书戴氏定本〈水经〉》:“是本孔氏继涵刻入《微波榭丛书》中,不为矣孤学坠绪。”
仙露明珠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不分轻重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衣单食缺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计伐称勋 宋·叶适《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不以为高,所求者仁;异彼区区,计伐称勋。”
忘恩失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针头线尾 夏萍《曾宪梓传》第一部分:“要生存,必须努力开垦,举凡‘家头窑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田头地尾’的各种劳作,客家妇女无不参与,而且与客家男人一起辖内制川、同甘共苦。”
冷言热语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