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衔天宪的成语故事


口衔天宪

拼音kǒu xián tiān xiàn

基本解释见“口含天宪”。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恒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暂未找到成语口衔天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衔天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稀里哗啦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
一片赤心 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
口尚乳臭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十步九回头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把持包办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规定共产党员应当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就是针对着这一部分还不明白党的政策的同志而说的。”
瞒天要价 《人民戏剧》1978年第4期:“泰州一丢,你们到哪儿去占山为王?算啦!二位不必再瞒天要价了。”
人琴俱亡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剥肤锥髓 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众人周知
宜家宜室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临敌卖阵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砂里淘金 《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言信行直
纬武经文 《晋书 文六王传赞》:“彼美齐献,卓尔不群,自家刑国,纬武经文。”
裘马轻肥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瓜葛相连 三国·魏·曹叡《种瓜篇》:“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
世道人心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众口交赞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夺门而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寻幽入微 《北史·杨伯丑传》:“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好恶殊方 东汉·班固《汉书·异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国耳忘家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观者如织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弁髦法纪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设立筹安会事务所,传布种种印刷物,实属弁髦法纪,罪不容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