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阙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è
基本解释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出处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暂未找到成语抱残守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抱残守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命中注定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
妻儿老少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儿老少,和刘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径投望江县天荒湖来。” |
枯树开花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可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这般说才是。” |
华封三祝 | 《庄子外篇·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寿…圣人富…圣人多男子。” |
飙举电至 | 汉 桓宽《盐铁论 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
隔岸观火 | 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
砥锋挺锷 | 《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
盛极必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0回:“盛极必衰,理所必至。” |
耳不离腮 |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
比比皆然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将无固守之志,兵无敢死之心,人情趋利,比比皆然。” |
时移势迁 |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
装孙子 | 刘心武《钟鼓楼》第六章:“他对事物最严厉的批评是:‘甭装孙子!’” |
老师宿儒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装痴作傻 | 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至少,也大概叨光过什么,虽然自己的显在意识上并不了然,或者其实了然,而故意装痴作傻。” |
蜗舍荆扉 | |
陈陈相因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援溺振渴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5卷:“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 |
不痒不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
寻行数墨 | 宋 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 |
深入膏肓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我在广播时也曾考虑到这讳疾忌医的深入膏肓的毛病,但我把话说得委婉了一些,结果倒也没有触犯到那一片的逆鳞。” |
顽固堡垒 | |
五鼎万钟 | 明·宋濂《永思堂记》:“如羊之跪乳,鸟之反哺,其乐将矢谁,视五鼎万钟若不能过之。” |
跅弛不羁 | 《晋书·周处传论》:“周子隐以跅弛之材,负不羁之行。” |
羌无故实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